Chapter 6 汽车的空气动力性能
6-1 概述
6-2 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气动力和力矩
气动力和气动力矩
流场
空气动力学中,可把流经物体的气流的属性,如速度 v,压强 p,密度 ρ 等,表示为空间坐标 ( x , y , z ) 和时间 t 的函数,例如 v = v ( x , y , z , t ) ; p = p ( x , y , z , t ) ; ρ = ρ ( x , y , z , t ).
分别称为 速度场、压强场、密度场。 所有这些场的总和,为 流场 。
速度场:是由每一时刻、每一点上的速度矢量组成的物理场。Velocity field
流线:为研究气流的流动而引入的假想的曲线,在这条曲线上,任何一点切线的方向都与该时刻气流质点速度向量的方向相同。
流谱:在某一瞬时的流场中,许多流线的集合,称为该瞬时气流的流谱。
连续性方程:
对于定常的流动,流过流束任一截面的流量彼此相等,即
ρ1V1A1 = ρ2V2A2 = ...... = 常数 其中 A 为截面面积
对于不可压缩流体 ρ1 = ρ2 = ... = 常数 ,有
V1A1 = V2Z2 = ...... = 常数 汽车周围空气压力变化不大,可近似认为空气密度不变
连续性方程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表现形式。
伯努利方程 Bernoulli's Law
低速空气动力学问题,忽略重力效应,并假设气流为无粘又无旋,对于不可压缩流体,则可得伯努利方程的简化形式:
即流体的重力势能、压力势能、动能之和为一常数
当气体速度不太高时,密度 ρ 可视为不变,且气体的重力很小,则:
伯努利方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表现形式。
汽车的空气阻力
其大小与 空气阻力系数、迎风面积、空气密度、车速的平方 成正比。
汽车的空气阻力由五部分组成:
形状阻力:占气动阻力的60per左右。车身 各个表面的形状 及其 交接处的转折方式 是影响它的主要因素。(表面压差阻力)
摩擦阻力:由于空气的粘滞性在车身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,数值取决于车身表面的面积和光滑程度。(9per)
诱导阻力:是气动升力所产生的纵向水平分力。(5-7per)
干扰阻力:由 暴露在汽车外部的各种附件 引起 气流互相干扰 而形成的阻力。(15per)(附件阻力)
内部阻力:由 冷却发动机等的气流 和 车内通风气流 而形成的阻力。(10-13per)(内循环阻力)
汽车的气动升力
中线:指汽车横截面中心点的联线。
迎角:指弦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。(正迎角下,迎角越大,升力越大)
降低气动升力的措施:
采用负迎角造型
在汽车前端底部加一个扰流板
使汽车底板的尾部向上翘起一个角度,以疏导底部气流,降低升力系数
汽车地板向两侧面略微翘起,使底部气流有一部分流向两个侧面
汽车的空气动力稳定性
如何确定风压中心的位置?
解释为什么(a)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差而(b)的好?
课本 Page113 图 6-5
图a中,风压中心在质心之前,横摆力矩使汽车绕Z轴顺时针方向转动,即顺侧向风转动,进一步增强侧向风力的作用,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使汽车失稳; 图b中,风压中心在质心之后,横摆力矩使汽车逆侧向风转动,削弱了侧向风力的作用,使汽车趋于稳定。
6-3 空气的粘滞现象、汽车的流谱和表面压强分布
附面层
顺压梯度
逆压梯度
气流分离现象 Flow Separation
结合课本Page115(图6-9)《汽车表面的附面层》、连续性方程、伯努利方程、顺压梯度、逆压梯度,分析气流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。
汽车的内部气流与表面压强分布
车身表面的压强:
进风口:Cp=0,常设在 前围 及 前风窗上部 及 车顶开设顶窗 进风。(正压区域)
出风口;常设在后窗柱上 (负压区域)
6-4 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
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
采用各种气动附加装置
轿车车身后部设置后扰流器的目的:
推迟涡流的产生
减弱涡流的强度,形成局部正压 以降低 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
外形设计的整体优化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